地点
诗文库
夜度海门寄诸弟 明末清初 · 薛始亨
七言律诗 押庚韵
霜满空江夜气清,海门更下客舟轻(更,片玉斋本作“东”。)
月高罢棹候潮上,风急举帆闻浪鸣。
衰鬓又逢秋叶落,愁心偏向晓云生。
岁华将晚归期早,雁断浓烟字不成。
张大使湖湘监税 元 · 郯韶
七言律诗 押先韵
学士诸孙不乏贤,司征犹得纪山川。
行人西入湘江路,贾客南通下蜀船。
倚竹哦诗春过雨,隔江听瑟暝浮烟。
相思莫寄衡阳,待得新秋又一年。
祭太夫人孙氏文 南宋 · 李壁
 出处:全宋文卷六六八七、《永乐大典》卷一四○四九、《宋代蜀文辑存》卷七五
素车既驾兮风萧飕,丹旐晻蔼兮层云愁。
薤歌一发兮双涕流,夫人淑懿兮闻吾州。
家乘所述兮古匹俦,况有贤子兮蹇好修。
与余游久兮情绸缪,方建纛兮东诸侯。
慈颜前逝兮不可留,哀嗷嗷兮终身忧。
勉卒令问兮,慰脩夜之悠悠。
简良辰,即兵,奠以送往兮江之头。
魂其有知兮,举瑶玉之一舟。
北岩定林禅院藏经殿皇祐四年八月 北宋 · 朱处约
 出处:全宋文卷九八九、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三九、民国《合川县志》卷五八、《宋代蜀文辑存》卷九九
佛书总五千四十八卷,其大部折三乘有次矣。
前五代而下,繇学其教者抵西域取贝叶行梵之书至中国,译而为经。
历代官为置局,参以文士,为之润色。
故近世函而演之,始有藏号。
至唐,尤得时君信重,以宰臣兼润文使,于今相诵不易,其体宏大如此。
太宗贞观时,有玄奘法师者亲就佛都,广求异本,在西域十馀年,经百馀国,悉晓其土著风俗之语,史官或取以志于异闻。
是时梵本经已有六百五十七部,诏当世文学之士翻而修之,房、杜而下皆预其选。
其教汗漫博诞,至此始有定据。
其后通律学者又能讲其书,率以为宗主。
今天下名山剧寺必有《大藏经》,奉为伟观秩字之宗,费常数百万。
营其事者,用力虽省而勤不解,卒能成就,以果其愿。
合州北岩定林院僧曰缘正者,与其门弟从正思自康定辛巳皇祐壬辰,歛众金,伐大木,于所居之宫构殿,极壮丽之妙,以用贮所谓《大藏经》者。
石照县民陈氏者独入缗以购其本,无虑五百几函。
黄卷朱轴,奁罩甚谨,签列部次,自有题别,使学其法者日观月诵。
如彼法之说,求为之益,吾不得而知之矣。
但专其所习,有道可尚。
仆见今之业儒者徒能毁誉释氏,至其先师圣人经典之书,总数千卷,因模本于学人能货者,止补楮墨之赀,官为给之,而能蓄其书于私家者有几焉?
又岂得如学释之徒,既崇其法,复严其藏,用它货而为己赀?
斯亦知其所本之大者也。
会寺僧慈广者状缘正之能,求为之记,仆欣然为载缮葺之起,并题其榜而与之,览之者谓我有所警劝善事可也。
皇祐四年八月十五日承奉郎太常博士通州泸州军州兼管内外农事、借绯朱处约记。
按:乾隆《合州志》卷一二,乾隆五十四年刻本。
辞谢隗嚣 东汉 · 方望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十一
足下将建伊、吕之业,弘不世之功,而大事草创,英雄未集,以望异域之人,疵瑕未露,欲先崇郭隗,想望乐毅,故钦承大旨,顺风不让。
将军以至德尊贤,广其谋虑,动有功,发中权,基业已定,大勋方缉。
今俊乂并会,羽翮比肩,望无耆耇之德,而猥托宾客之上,诚自愧也。
虽怀介然之节,欲洁去就之分,诚终不背其本,贰其志也。
何则?
范蠡收责句践,乘偏舟于五湖;
咎犯谢罪文公,亦逡巡于河上。
夫以二子之贤,勒铭两国,犹削迹归愆,请命乞身,望之无劳,盖其宜也。
望闻乌氏龙池之山,微径南通,与汉相属,其傍时有奇人,聊及闲暇,广求其真。
将军勉之(《后汉·隗嚣传》,「更始二年,遣使征将行,方望以为更始未可知,固止之,不听。以书辞谢而去」。又见袁宏《后汉纪》,小异。)
寿孙师郑(平生不喜酬和,尤不作寿诗,以师郑坚索,偶破例为之。) 清末至民国 · 杨圻
 押有韵 出处:江山万里楼诗钞卷十一
吾邑三百年,五擢南枝首。
康乾全盛朝,王萧并耆耇。
景庙辟四门,陆孙同结绶。
弱冠诵君文,追踪心不苟。
我年二十七,学步亦岂偶。
三人称同时,陆君委畎亩。
海田再见绿,与君交独久(北闱乡试,例以第二名为南七省之首,俗称南元。常熟三百年来仅有五人:康熙三十八年己卯王守烈,乾隆三十九年甲午科萧若钦,光绪十四年戊子陆震福,师十九年癸巳恩科第二人,余为壬寅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第二人。自戊子壬寅,十五年中一邑同时有三南元,乡里称盛。陆君今作古矣。)
明堂生蓬蒿,天下一袖手。
我欲拔长剑,有鬼掣我肘。
君独本经术,拨乱闭户牖。
读经救大狂,其声作狮吼。
人生贵及物,已足活群有(时议废孔,君著《读经救国论》以正之。)
我以君为师,君亦视我友。
古哀绣其魂,清论海在口。
常造诗史阁,朗咏杂以酒。
诗狂所不吓,酒美强亦受。
惟君近妇人,则我笑而走。
近年我从军,宛洛纷尘垢。
自惭三吴儿,况居二陆后。
爱闻吹角声,入诗清可扣。
童心犹未尽,人或呼我叟。
如龙如凤姿,风华渐老丑。
常恐素心人,欲以责不朽。
平生浩荡心,此时尚否否。
感君惠佳篇,高情动韦柳。
长歌向莽苍,哀音接刁斗。
烟尘塞八表,琴樽犹有耦。
书生福不浅,得天吾侪厚。
啬翁七十一,野王四十九
约翁五十八,鼎足龙虎狗。
江淮多,同时三枝寿南通张啬老亦乙酉科第二,近代苏省南元惟君及圻并啬老而三。)
私试策 其二 赋役 南宋 · 史尧弼
 出处:全宋文卷四八二九、《莲峰集》卷五
三代之法,至成周而备;
成周之法,得周公而定。
周公所以定周之法而使之备者,岂有异术哉?
举天下之法至纤至悉尽归之于中正,重之而不加毫釐,轻之而不损锱铢,如斯而已矣。
是以其养民之政虽若甚繁而不乱,其救民之制虽若甚悉而不伤。
田各有制,赋各有等,役各有差。
取之有时,故用之有节;
司之有官,而行之有序,又安有作法之弊哉?
故行之当时,虽循其旧制,犹可以为国;
而施之后世,虽祖其遗意,犹可以为治也。
且其取民之赋,园廛二十而一,近郊十一,远郊二十,而三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,唯漆林之征二十而五,然犹太宰得以总其计,小司徒得以经其土,载师得以物其地,惟恐民之或困也。
夫是以虽取之而不以为贪。
其役民之力,上地家,七人可任也者,家三人;
中地家,六人可任也者,二家五人;
下地家,五人可任也者,家二人。
然犹司徒得以稽其民,均人得以时其力,卿大夫得以办其全,惟恐民之或怨也。
夫是以虽役之而天下不以为劳。
然则周公之法,其本于中正者,其详如此。
宜其后世数百馀年,春秋之际,晋、楚、齐、秦之强兵无岁而不交,会盟无岁而不讲,然其所居之国犹周之地,故所役之兵犹周之民。
其兵皆藏于民,出则备行陈,入则散于田野,是以未尝无事而聚,亦未尝无事而食。
非若后世之民兵,开口以待县官之哺,则其兵虽用而费不若后世之夥。
而况齐、晋擅山东之饶,秦拥陕西之富,楚得东南水国之利。
加以管仲通鱼盐以斡其利,秦穆公霸西戎而资其富,魏绛为政于晋,孙叔敖为政于楚,皆能裕其民而使之不困。
其所以兴作甚多,而不闻有财殚力屈之弊,岂亦由此也欤!
若夫郑区区之国,北通于晋,南通于楚,二百四十二年之间,凡晋、楚之战,郑必先受兵焉。
故常惴惴然束币篚玉以待命于郊者,岁无虚月,月无虚日,疑其不可支矣。
然而国小而易令,民寡而易集,虽受兵于外。
而中不失其所以为国之计,虽应役于晋、楚,而皆有常数而不紊。
况以子产之徒执其政,养民以惠,使民以义,宜其驱之无不率,令之无不顺也。
故虽作丘赋,然以听之田畴,则周公井邑之制宛然其犹在。
是以加少而不至裒取,以为无穷之患,斯其所以舆人诵之,封内大治者,盖亦由此也欤!
以此观之,周公之治,后世凭藉以为国,而其效尚若此,则其法之中正无弊可知矣。
汉、唐之时,赋役之制如汉高十五而税一,如汉文一男三年而事,如太宗租调之法,受田者为租丁,岁有之输,而用人之力岁二十日,虽各出一时,而初不外乎周公之遗意也。
我国家往者多艰之初,赋役虽久加于昔,然比年以来,庙堂轸裕民之念,减月桩,而两浙荆湖遂绝科抑之患。
广西布估以苏岭峤僻远之民,蠲免租税于荆扬,而田之荒斥者无虚额之税,分屯汉上之兵,而蠲蜀民馈运之费,而比又亟申徭役之禁,所以阜民财、裕民力者如此,则主相恤民求治之意至切矣,可不讲求郡县之弊,以仰副宵旰之念乎?
若夫戍兵冗官之费,可省则省之,覈其实数,而使之不滥斯可矣;
将帅边鄙之给,可损则损之,计其实用,使之不费斯可矣;
浮屠道宫之入,可收则收之,计其入,使之不失斯可矣。
如此而民之财可丰也。
抑工贾之末,不若禁其无益之货;
汰佛老之徒,不若清其披度之源;
纠游手之惰,不若加无职之民。
以夫家之征如此,而民力可纾也。
能考之以周公之法,酌之以中正之意,何施而不可哉?
苟足以利天下则行之,又何疑焉?
今朝廷方致成周泰和之治,庙堂之上必有举周公中正之法而措之天下者矣。
愚不敏,何足以知之,姑以此塞明问。
殽坑君神祠碑光和四年六月辛未 汉 · 阙名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一百三
天地定位,山(缺七字)岳渎诸侯□事其细□《祭法》曰:「山林川谷,有益于民」。
□□在祀典。
夫中条之山者,盖华岳之体也。
石堤树谷,南通商雒,以属熊耳。
百川钟集充崖满谷。
时有盛雨,彭濞涌溢,乘高趋下,扬波跳沫。
于是殽坑,以为之夤,承写其流,北注诸渭,益蠲渫滀暴,使不为害。
前世通利,吏民兴贵。
御史大夫将军牧伯,故为立祠,以报其功。
自亡新已来,其祀堕废,坑稍堙塞,堤防沮溃,漂没田畴,浸败亭市。
神怒民怨,县遂以衰贱,仕宦失官,踣弊不震。
光和四年作詻之岁,令河东闻熹□君讳□字君□为政以德,五教时序,肃恭明神,敬奉堙祀,勤恤民隐,而除其害。
悯一县之陵迟,惧□至之无备,追惟伯禹遏治之利,乃复浚治殽坑,通利其水,绍修旧祀,弘祐其祠,使民报祈,视于社稷。
其有徵拜,州郡辟召,皆常来辞,大小有差,殽坑君尚飨,后之人是遵是奉,神必据焉。
光和四年六月辛未(《隶释》二)
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永康元年 汉 · 阙名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一百
汉永康元年□月(阙二字,)惟昔帝尧,圣德庆苞,𢎪号赫赫,荡荡垂基。
赤精之胄,为汉始别,陵气炎煴,上交仓玄,巍巍之盛,乾坤见徵。
敬修宗殿,长吏奉祠
三牲粢馔,献珍于时。
俵著辉铭,宣飏厥休。
乃招祯祥,万□是来。
鸿名遂显,传于千秋。
济阴太守河南郾师孟府君讳郁字敬达,治《尚书经》,博览众文。
天姿玮度,体性温仁。
窥极道之要妙,游观六艺之原,据旋机之政,务在济民。
历典六郡,威教若神。
遗训垂歌,渊懿允纯。
功绩焕炳,恩如浩仓。
咨招岩穴,股肱贤良。
广祈多福,处处夙兴。
帝尧陵在成阳,遣户曹掾史具中牢祠,常以甲子日与西宫乐生俱诣大圣,陈上古之礼,舞先王之乐,鼗磬祝圄五音□□□□之仪,莫不尽备,敷列技艺,以荣大圣。
延熹十年仲春二月,阳气浸阴,始雩□来享祀群神,仰瞻云汉。
孟府君奉宣诏书,行县到成阳,将辞帝尧,行礼未周,则景云四集,翔风膏雨,即时大降,嘉澍优沾,利茂万物,阴阳和协,百姓赖福。
是时□□欣然□悦。
诸产繁殖,仓庾充塞。
孟府君深惟向应,效之经典,知圣精灵,与天通神,循治□殿,地致璠瑚,石闾二坐,□昭配帝,图象规矩,五□□画,上下相承,无所遗失。
师工旌密,有班道之巧,使府内百石□城。
吴讳升,字三君,守卫园陵,兴置屋□。
诏书大祠,升与县令丞,恭奉肃敬,齐吉炊炽,莫不雍雍。
列种柏树,吏卒养护。
南通灵台,东注城域。
委曲周币,墠然□望。
图纪万世,功验永著。
时令河南河南吕君讳亮,字元山,宰政宣化,慈惠博覆,为黎元来福,奉事大圣,司司不解,垂拱无为,如治其允君也。
河内州王讳苌,字伯盛,左尉颍川颍阳□讳𢞏,字世高,皆关综雎艺,通洞运度,询于上下,佥然同谋。
孟府饬𣳮大殿,自率掾史□□驻驾便坐南北□望表内相副,赫如屋赭,然成龙,孟府君必受大圣嘉巍巍,公侯传子孙。
济阴吏士,歌术功称,万世常存。
成阳丞民,蒙其荣赐。
□训发声。
吕君诸辟,干禄于天,令裕衍蔓,永流无穷。
惟序仲氏,祖统所出,本继于姬,周之遗苗。
天生仲山甫翼翼佐兴,宣、平功遂,受封于齐。
周道衰微,失爵忘邦,后嗣乖散,各相土,译居。
帝尧萌兆生长,葬陵在于成阳,圣化常存。
慕巍巍之盛,乐风俗之美,遂安处基业,属都乡高相里,因氏仲焉,以传于今,子孙承绪,履仁好义,耽乐道术,教授经业,雍徒带众,滋滋汲汲,诲人不倦,海内称之曰儒术之宗。
天监孔明,祚善应□,印绋相承,银艾不绝。
禀性乾元,世世廉约,故能高如不危,满如不溢。
孟府君缮𩚠殿墙,立百石舍,仲氏宗家共作大殿前石𥖝阶陛栏楯,贫富相扶,会计欣欢,不谋同辞,钱应时即具,招工募石,煇然俱至,各进琦巧,不日成之。
诏书九月三往大祠,诸所造作,焕然成就,仲尼宗家并受福赐。
复刊碑勒谍,昭示来世,表著孟府君美勋于阳𧵖,纪祖祢所出。
□□□□官位宦学,皆不可测,子子孙孙,必蒙大圣休烈之福,以劝后进昌炽无极(《隶释》一)
论果于用善断于去恶奏熙宁元年七月1068年7月 北宋 · 孙觉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五八二、《国朝诸臣奏议》卷一五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三五 创作地点:江苏省南通市
臣闻《易》《否》、《泰》之辞曰:「君子道长,小人道消」,「内阳而外阴,内君子而外小人」,则为泰。
泰者,通而治也。
「小人道长,君子道消」,「内阴而外阳,内小人而外君子」,则为否。
否者,闭而乱也。
《易》之意谓天道不能无阴阳,人道不能无小人、君子。
若阳气盛长,万汇通达,则群刚用事,而阴伏于外矣;
圣人在上,贤人道亨,则君子用事于内,小人在外矣。
君子、小人,迭相消长,迭相胜负,譬圆方之不相入,冰炭之不同器。
然圣人在上,则贤人出见于世,将以有为,此其气类感通自然之应也。
《易》曰:「云从龙,风从虎。
圣人作而万物睹。
本乎天者亲上,本乎地者亲下,则各从其类也」。
臣又闻《传》曰:「舜有大功二十,举十六相,去四凶也」。
舜之治天下,功德多矣,《传》不言其他,而以八元、八凯之进于朝,鲧、共工、驩兜之流于外以为功,谓舜能辨群臣之正邪,处君子小人而当于内外,则朝廷清明,天下大治。
万务虽众,何以加于此哉!
臣又闻《管子》曰:「齐桓公之郭,问其父老『郭何以亡』?
父老曰:『以其善善而恶恶也』。
桓公曰:『若子之言,乃贤君也,何至于亡』?
父老曰:『不然。
郭君善善而不能用,恶恶而不能去,所以亡也』」。
然则人主有善善恶恶之心,于用舍之际迟疑而不忍,及其久,邪臣进而正臣退,小人得志而君子洁身以去,则其不亡者希矣。
臣又闻《书》曰:「尔无昵于憸人,充耳目之官,迪上以非先王之典」。
谓人主所任以为耳目者,必皆正人吉士,则其行笃实,其言忠信,所以道上者皆先王之法言也。
人主之患,莫大于昵近小人。
小人之言,人主不必尽用,万一见听,害政大矣。
古之人君,亦有知其小人,而用数以役之者,初则爱其才,藉其力,谓可以驾驭而用之;
及其既久,狎熟惯习,先意承旨,卜射人主所好恶之事焉。
人主忽不自觉,其说茍得行,则正人相引去,而乱败随之矣。
故曰:「与不善人居,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知其臭也」。
臣窃惟陛下以尧、舜之质,浚明不世出之才,即位未几,进退大臣,如数白黑,四海九州,莫不注心,拭目以望太平。
而朝廷之上,忠邪混淆,君子齰舌而不敢言,正人徊徨而欲去,岁且再期,而功绪落落,未有治安之渐。
以陛下之明,判此无难者。
然优游牵制,有所不忍,恐其有以得于陛下,而陛下惑犹未解也。
若尔,则臣知陛下之计误矣,陛下幸少垂意臣言,法《否》《泰》之象,使君子小人各得内外之常处,以成虞舜进贤去佞之大功。
果于用善,断于去恶,不为郭父老所忧,一清耳目之路,使先王之典,日陈于前,臣知天下不足治,太平不难成也。
论所急者近效所勤者小数奏熙宁元年五月1068年5月 北宋 · 孙觉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五八二、《国朝诸臣奏议》卷八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三五 创作地点:江苏省南通市
臣近陈愚欸,愿陛下时御便殿,召大臣或从官,各以其类数人偕进侍坐,以讲求治道,因定国是,兴太平之功。
臣窃计陛下日力且不足矣,何则?
陛下御前殿,复御后殿,退则览中外章奏而可否之,往往至于暮夜。
大禹勤俭,文王日昃,不遑暇食,亦何以过此。
臣愚窃以谓此所急者近效,所勤者小数,而于远图或有所遗,大道或有所蔽也。
上下因循,其弊之积,乃至于此。
臣闻祖宗之时,躬于便殿临试士伍短长之技,角马足之疾徐,观器械之精苦,事出于权宜,且一时之制也。
今天下承平百年,纪纲法度有所未备,顾但守祖宗一切之法而不知变,则何以异于胶柱鼓瑟、刻舟求剑哉!
臣以为若军头引见、殿前司公事日至于便殿者,可悉付之殿前司,而责其课。
中外章奏有不足以烦圣览者,可令执政一人、从官二人取奏目阅视,凡可以付有司使之任责者,不必悉奏也。
盖古者致治,必皆品式章程全具周密,事出于有司,非人主所宜亲者,一切付之而已,以岁月考其成而加诛赏焉。
今有司无式可守,故虽至细至易、有司所宜任者,亦须圣旨而后行。
尊者反任其烦,卑者反任其简,纪纲倒错,未有甚于此者也。
臣愿陛下诏有司约取唐式,著本朝式一编,付之有司,永永遵用,有不如式者,以法从事
如此,陛下日力有馀矣。
及其閒暇,以与大臣从官讲求治道,按夫先后本末而行之,则至治不难成,众务不难举矣。
谏官贬秩不当再举其职奏熙宁元年七月1068年7月 北宋 · 孙觉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五八三、《国朝诸臣奏议》卷五二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三五 创作地点:江苏省南通市
臣近准敕命降授前件官、同知谏院
臣已祗受讫,于二十二日正衙,二十三日门谢,并毕。
臣窃以告臣之辞云:「荐引公卿,措置职任,此而轻肆,宜有惩责」。
臣受命已来,夙夜惟思,若以臣畎亩无状,学问〇落,不足以拾遗左右,论大臣能否,则已矣;
若以臣所论,不当于理,则臣所学于古者如此,敢违臣所学以徇世乎?
然敕命已下,不敢遽有论列,既乞补外,而三状闻奏,未蒙报可。
臣欲勉强就职,则臣方以言忤旨,得罪夺官。
《传》曰:「人臣不见察于君,不敢立于朝」。
臣虽闇愚,敢忘斯义?
臣谨上考圣人,旁稽传记,反覆一二,为陛下言之,非以避臣之罪也,将以明君臣之义也。
陛下幸赦其罪,使得毕陈。
臣闻孔子所谓谏臣七人者,三公四辅也。
天子与此七人者处,而绳愆纠缪,格君心之非,群臣之贤不肖,相与谋议而进退之,泯然不见其辨争之迹,而治化已成于天下。
后世七人者,不任其责,始以小官与人主论辩天下之万事,故谏官虽微,而与谋于王体,与闻于国论。
宰相与人主进退贤不肖于庙堂之上,谏官与人主别白贤不肖于造膝之间,其所从来久矣。
孔子曰:「君子之任,行其义也」。
又曰「勿欺也而犯之」。
故臣之事陛下也,情不敢隐,而每犯颜焉,义之所在,则言之不疑。
又闻孔子曰:「君子之事君也,将顺其美,匡救其恶」。
晏子曰:「君所谓可而有否焉,臣献其否而成其可;
君所谓否而有可焉,臣献其可而去其否」。
若如告辞所谓,则人臣之义有匡救而无将顺,有献否而无成可,始得事君之义,而无隐情也。
或者乃谓谏臣小官,不当与人主进退大臣之事;
又或云谏臣虽可以论大臣之贤不肖,然不当云「以某代某」。
臣又以为不然。
卫大夫史䲡蘧伯玉贤而不用,弥子瑕不肖而任事,数以谏而君不听,死且不懈,至以尸谏。
卫公卒退弥子瑕,而用蘧伯玉
成帝时御史大夫缺,谷永薛宣成帝用之。
鲍宣谏大夫上言,请黜汝昌侯傅商、方阳侯孙宠、宜凌侯息夫躬,而召用故大司马傅喜、故大司空何武、师丹、故丞相孔光、故左将军彭宣
明年,上遂召孔光,免孙宠、息夫躬,又召何武、彭,复为三公
杜诗以南阳太守上疏,称「伏湛柱石之臣,宜居辅弼」;
郎顗言「黄琼、李固可任时政,伊尹、傅说不足为比」。
此数人者,皆位下言轻,或劝人主进退大臣,或欲以某代某,当时或用或不用焉,未尝以为非也。
唐之盛在太宗太宗之臣莫如魏徵
时有言阿党亲戚者,太宗使温彦博按之,又使彦博不得不存形迹。
他日,入奏曰:「臣闻君臣叶契,义同一体,未闻不存公道,唯事形迹。
若君臣上下,同遵此路,则邦之兴丧,或未可知」。
太宗改容曰:「吾已悔之」。
若徵之言,可谓深得治体矣。
使太宗以形迹待群臣,群臣以形迹事太宗,嫌疑猜阻,上下之情不通,则与秦之末世何异,岂能成贞观之治哉!
今使言者论群臣之非而不言其是,论群臣之恶而不言其美,称其人不得言堪某职,述其才不得言堪某任,其为形迹,岂不甚哉?
臣虽非魏徵之贤,实欲陛下复太宗之治也。
故臣之事陛下也,知尽臣之义,而无隐情,上不见三公之尊,下不知九品之贱,愚智忠邪,茍知其详者,悉以献于左右。
《传》曰:「为人臣者,无以有己」。
明委质以事君,则身非己有,生杀予夺,唯上所令。
《传》曰「匹夫不可夺志」。
岂谓可杀可生者身也,可予可夺,而志不可以夺欤?
以臣贱微,言论不合,放废窜逐,何伤于治。
圣恩博大,才夺两官,或周章震扰,丧其所图,遂于陛下怀不尽之意,则罪莫大焉。
况臣自供谏职,才及两月,得对至于五六,而章十馀上,臣之本末,计亦粗简圣心。
然臣所言,无一见效。
臣论枢密院使邵亢在位无状,而陛下疑之;
御史中丞滕甫奸邪,而陛下不信。
则是臣行犹可疑,而言不足听也。
陛下置左右耳目之官,而取言行无足采者,不知将何补于治?
臣所以区区求去者,非徒不得其言,亦以深为陛下谋耳。
伏望圣慈特赐检臣前后三状,罢臣言职,除一外官。
臣见居家待罪,所有实录院检讨同知谏院管干国子监,臣并不敢供职。
论知人在务学奏熙宁元年五月1068年5月 北宋 · 孙觉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五八二、《国朝诸臣奏议》卷一四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五四、《右编》卷六 创作地点:江苏省南通市
臣前日获奉清光,亲承圣谕,以知人为难。
臣时仓卒以对,不尽所怀。
退窃私喜,圣谕及此,则以同符帝尧,天下幸甚!
以神明之德,睿圣之慈,而以知人为难,故四凶、舜、禹杂处其朝,而终能辨之,知所信任。
盖天下之事,难之则易,易之则难。
以知人为难,故终享其易,而成巍巍之功;
季世之君,易于知人,信任偏蔽,以致祸败者,不可胜数。
臣窃惟孔子曰「不知言,无以知人」;
《中庸》曰「取人以身,修身以道」。
然则知人之要,在于知言;
知言之方,在于修身而务学。
群臣进见者,其言乱杂而不一,其情隐伏而难知,仓卒须臾之间,未可以试之而见也。
人主苟能贯乎圣人之道,通乎天下之理,则言出而知其所指,事至而要其所归,譬之权衡不可欺以轻重,法度不可欺以长短。
苟为不学,而烛理不明,物来则眩矣,尚何人之能知哉!
陛下躬上圣之资,兼孔、孟之业,固足以烛万务而察群下之情。
臣愿陛下益闻所未闻,见所未见,使天下之理明白昭晰,心如定鉴,不将而不迎,则贤不肖判然,君子小人辨矣。
惟留神财择。
论人主当不为血气所变奏熙宁元年闰十一月1068年11月 北宋 · 孙觉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五八三、《国朝诸臣奏议》卷二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二、《右编》卷五 创作地点:江苏省南通市
臣闻血者,阴也,气者,阳也,二物合而成人。
虽合而成人,而无心术之妙,精神之运,则亦下愚而已矣。
昔者孔子深见此理,而推言之曰:「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」。
以谓二物之交争,则人之欲心甚炽,无妙道至神以胜之,则至于违礼义而戕寿命矣。
又曰:「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」。
二物既盛,则令人喜斗。
众人之斗,则尚气好胜,取必于人,以争浅小,而忘后患;
人主之斗,则彊兵右武,拓土开边,以争利于夷狄。
凡斗,皆所以伤神明而悖性理矣。
又曰:「血气既哀,戒之在得」。
凡人之老,必啬而贪,血气之衰,自然及此。
故年弥高而德弥邵者,谓之孔子之徒。
此三者盖论常人之情,常人为阴阳所役,故一人之身,而少、壮、老三变。
圣贤则不然,知礼义之可贵,寿命之可宝,潜心于妙道至神,则少之时不惑于色。
知神明之可尊,性理之可乐,夷敌禽兽,不足以校胜负,争强弱,则壮之时不悦于斗。
少而寡欲,长而尽性,则血气虽衰而不贪,阴阳为之役,而不得与之变,故心閒而神明,体佚而寿考。
陛下以睿明之质,鼎盛之年,求治甚切,而听览不倦,真可谓有意天下者矣。
然臣之愚,窃独私忧而过计,愿陛下深鉴孔子之言,而终始以三者为戒,则宗庙幸甚,天下幸甚!
论自治以胜夷狄之患奏熙宁元年五月1068年5月 北宋 · 孙觉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五八二、《国朝诸臣奏议》卷一三七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三二九 创作地点:江苏省南通市
臣切见陛下去年经营西事,议不素定,边臣二三,至令偏裨轻易出师深入,营建城垒,转输馈运,数道为之骚然,终之杨定见诱,丧元于敌。
今又或传交趾争立,内相诛夷,为更易广帅,以至闽、越诸州大抵改置牧守矣。
而北戎亦辄为誓约,擅刺两地边民。
中国四陲,而三方皆警。
此盖陛下新即大位,夷狄未见威德,故敢或为侵侮,以窥我边。
朝廷整饬戎备,选置任使,未为失计也。
然臣切闻之《虞书》曰:「柔远能迩,惇德允元,而难任人,蛮夷率服」。
夫以尧、舜之时,圣贤相会,宜长策成算,以厌伏四夷。
然其言专以难任人为本,盖任人处内则主听眩,主听眩则任使不明,忠邪杂进,虽有智勇,安所设施?
或任人放远,则智者竭其智,勇者献其力。
夫如是,则何蛮夷之足患哉!
臣又闻《六月》诗之序曰:「《小雅》尽废,则四夷交侵,中国微矣」。
盖《小雅》,王道之序,凡其所言皆纲纪人伦,惠养万物。
君臣相遇以诚,而知群下之劳苦,遣使劳还,恩意愈笃,反复以自治为先,故能周道中兴,夷狄远迹。
臣愚切以夷狄之患,虽盛王所不免,唯知自治者,为能胜之。
伏望陛下虽讲边备,选帅臣,而深以《诗》《书》为监,日新盛德,使任人不能眩听而次序,以兴《小雅》之废。
则臣将见四夷毕来,陛下深拱,以享太平之报。
论人主有高世之资求治之意在成之以学奏熙宁元年1068年 北宋 · 孙觉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五八三、《国朝诸臣奏议》卷五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六 创作地点:江苏省南通市
臣闻人主患无高世之资,有有其资而无求治之意,有有其意而无好学之实。
三者之备,而治效不成者,未之有也。
然此三者,常若不可以兼备,何也?
聪明睿智、博达而疏通者,高世之资也;
然或矜其才,以天下之万事为不足为,若此者,必无成。
蚤朝晏罢,选用群臣,孜孜而不懈者,求治之意也;
然或蔽于一曲而不见圣人之全,因陋就寡而不本先王之意,若此者,虽安易危,虽强易弱,可以偷安于一时,而不可传之后世。
人主欲无此患,其惟学乎!
夫学非笃好而审问,谨思而力行,则不足以揽道德之粹精,极性命之微妙。
人主之学,苟不深造于道德性命之际,则无以应万务之变,知群下之情。
以尧、舜之圣,而称之曰「若稽古」。
夫古者,人主之所当若,又当稽也。
孔子之圣,而孟子称之曰「学不厌,诲不倦」。
夫已诲人矣,然犹不忘于学,学可以已耶?
陛下以高世之资,求治甚力,好学而不倦,可谓不世出之主矣。
然臣独以为未者,窃观朝廷之政,未尽得先王之意,而先后之序,未尽合圣人之道也。
臣非以谓朝廷无贤臣,左右无端士。
顾恐陛下于学问之道,未能极高明而道中庸;
政事之间,未能本务而后末业也。
陛下幸听臣言:以听政之暇,特召两府大臣,或从官之中素所亲倚者,虚心克己,问以上躬之所不逮,时政之所过差,使之具以条对,必有能言之者矣。
陛下增益其所未至,勉强其所不能,救其所偏,解其所蔽,则臣将见陛下之治,度越汉、唐,而比隆于三代矣。
论人主不宜有轻群臣之心奏熙宁元年六月1068年6月 北宋 · 孙觉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五八二、《国朝诸臣奏议》卷一四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三五 创作地点:江苏省南通市
臣风闻臣下之论,陛下睿圣聪明之资,不世出之才,以临群臣,群臣未有以望清光、佐下风者,故陛下有轻群臣之心。
虽未知信否,而臣窃惑焉。
窃以帝王之兴,亦各用其一时之人耳,终不借才于异世也。
方今人才虽为乏少,陛下欲兴太平,宜且随才诚用,将有真贤大儒,可与成功者至矣。
若必皋、夔、稷、契然后为相,太公、方、召然后为将,则臣恐难以待也。
昔者燕昭市骨,终得乐毅
齐威不拒九九之数,以成伯功。
譬之创大厦者,栋梁榱桷之材无所弃;
成大车者,轮辕衡軏之用无所遗:以其各有所施,各适其用故也。
魏武侯谋事而当,群臣莫能逮,退朝而有喜色,吴起忧之;
楚庄王谋事而当,群臣莫能及,退朝而有忧色,申公巫臣与之。
魏武之骄其臣,楚庄王之自以为忧,其度量相去远矣。
《书》曰:「能自得师者王,谓人莫己若者亡」。
夫王之与亡,其为道不同甚矣,然其所以至此者,乃在乎骄士与求益之间。
夫求益而不已,则天下之善归之,人主而兼天下之善,不王何也?
骄士而不已,则不闻其过,日与谗谄面谀之人居,如是虽谓之亡可也。
故古者天子听政,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,瞽与史献书,师箴,瞍赋,蒙诵,百工谏,庶人传语,近臣尽规,亲戚补察,瞽史教诲,耆艾修之,而后王斟酌焉。
夫矇、瞽、庶人,非有以贤于王者,然且不废,况于朝廷之士哉?
《诗》曰「询于刍荛」,《书》曰「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」。
若刍荛之贱,夫妇之愚,王者皆有所取,则其兼览广听而至于幽隐,及于微物者,此道素行也。
今者公卿侍从之官,皆天子所与朝夕谋议,以揆事图策于堂上者;
今其见也,近者不过数刻,远者无召问赐对之期。
其或乞至左右,乃须待命数日,然后得前。
以疏远难见之人,迫于须臾仓卒之问,则其言不能达其情,其论不能究其事必矣。
陛下又或易之,而意不在焉,则见其才愈下,其论愈卑也。
陛下若能改用此道,数见以尽其恩,切问以观其意,使其所怀得伸而无遁情,则下莫敢不尽,虽其疏远者,亦且于于然而来矣。
陛下遍得天下之士,而大小各当于用,则太平不旋踵而兴。
若以人才皆不足与有为而类忽之,则臣恐其贤者容默茍简以求去,不肖者偷合谄谀以投陛下之隙,若是,则所失虽近,而为祸甚远也。
《易》曰:「言出乎身,加乎民;
行发乎迩,见乎远」。
可不谨哉!
陛下垂意听察,不胜大幸!
乞定著内臣员数年未及四十不得入诸闺閤奏熙宁元年1068年 北宋 · 孙觉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五八三、《国朝诸臣奏议》卷六二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二九二、《右编》卷一五 创作地点:江苏省南通市
臣风闻日近行遣内臣白茂先事。
茂先所坐,宜在诛戮之科,贷以不死,圣恩甚厚。
内臣出入宫闱,宜在防限。
臣闻先帝时,后宫甚肃,内臣出入,皆更相戒饬,耸慄祗畏。
仁宗朝,入内内臣亦常限年,年未四十者,不得入诸闺閤。
臣谓因此事定著员数,仍以年为限隔便,使重为保任,自非通诏令之处,一切减损。
宫省之内,不可以不清,而防微杜渐,亦宜及其未然。
论君臣相疑之弊奏熙宁元年六月1068年6月 北宋 · 孙觉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五八二、《国朝诸臣奏议》卷一四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三五、《右编》卷六 创作地点:江苏省南通市
臣风闻群臣窃论陛下圣质甚美,每加于初,而圣治未能有改于他日。
此由圣心所以待遇群臣者,未能旷然无疑;
群臣之所以事陛下者,亦往往自疑于未信也。
臣尝以谓天下之患最大而尤切者,莫甚于君臣相疑,而相遇以伪。
夫以诚待物,物之格者几何?
若以疑焉,则谁敢自尽?
陛下欲使群臣人人自尽,而比周朋党之行不设,谗诬谮谤之说不行,则莫若事至而制之以义,言至而穷之以理也。
夫臣下欲为比周朋党、谗诬谮谤,以蔽惑人主之聪明者,其大则欲擅主之权,其小则欲干主之利。
陛下知权之所在而谨持之,知利之所出而谨守之,则二者之患息矣。
所谓持权者,非以群臣为不可任也。
陛下事至而不制之以义,言至而不穷之以理,一切惟大臣之听,则权在大臣必矣。
若将不任大臣,而顾访于他臣,亦事至而不制之以义,言至而不穷之以理,一切惟他臣之听,则权又在他臣矣。
屑屑然徒取诸此以益彼,未见持权之善也。
臣以谓陛下欲群下之不为比周,不为谗谮,莫若察之以明,而谨夫义理之所在。
欲群下之不擅权利,莫若进贤远佞,而赏当功、罚当罪也。
臣观陛下即位以来,进擢群臣,其初未尝不崇奖优异,其后则或厌弃疏外,仅不陵藉之耳。
《礼》曰:「进人若将加诸膝,退人若将坠诸渊」。
此人主之所尤宜戒者也。
臣窃以谓凡如此始信而终疑之者,虽其才或下,不足以备访逮、堪任使,类或为人所间,衅端一开,则不得为全人。
臣恐陛下持此道不变,数年之后,可以备任使者少矣。
伏愿察之以睿哲,考之以理义,进退黜陟,惟义所在,则孰敢背公而循私,比下罔上,以自近于诛戮哉!
论任贤使能之异奏熙宁元年六月1068年6月 北宋 · 孙觉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五八二、《国朝诸臣奏议》卷一四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三五、《右编》卷一六 创作地点:江苏省南通市
臣前日崇政论事,或未至切者,反蒙陛下曲赐嘉纳。
有事似至小,推之所害极大,臣虽反复言之,未蒙省察。
臣性愚讷,奏对之际,未能悉尽事情。
退而追诵陛下之言,未尽于理者,臣请得备论之。
臣历观书传,见人君用臣,二道而已。
任贤使能之分既殊,任使之方亦异。
有道德仁义、忠言嘉谋,可以任天下之重,揆万事之理,治乱安危之几,未能兆于四海,而见之堂上。
诙诡谲怪、若不可以用于时,而收采捃摭,无不尽其所长。
此可谓役物而不役于物、用人而不为人用者也。
王者得此人焉,任之者与之同心同德,犹元首股肱焉,付之以天下而上心不疑,托之以四海而人言不能间。
至于所知有限量,所能有彼此,譬之俎豆樽罍之为器,轮辕栋宇之为木,方圆、大小、短长、曲直,各适于用而止耳。
此功用役使之士,可以处外,而不可处内,可以责之事功,而不可责之言议。
谓之贤也,则仁且有智,德备而才全,不以富贵贫贱动其心,不以用舍得丧违其操,人主不与之同量合德,则不可得而屈立其朝,而道不行则去。
故道德之士,常择君而后起,岂以人主之取舍轻重移其心哉!
故人主之得此士也,大则师之,其次友之,则天下治矣。
谓之能也,则奔走役使之人耳。
可贵可贱,可荣可辱,予夺而进退之,惟上所令,犹恐恐然惟惧其君之厌己也。
然而世无是人,则谁为君役、谁为君使者
故明主谨视其臣之贤能,而驭之各以其道。
善驭臣者,譬之驭马,若夫鸾旗在前,属车在后,清道而后行,不数十里而舍,则非称德之骥、倍至之马,不可以驾君之车。
及用之战陈,用之驰逐,则非骏足疾驱、超轶而绝尘者,不可以获多而取胜。
善驭马者,亦谨视其所用而已。
《周礼》以八柄驭群臣,《汉书》亦曰「泛驾之马,跅弛之士,亦在御之而已」,岂不信哉!
臣又闻《诗》曰:「文武吉甫,万邦为宪」。
又曰:「侯谁在矣?
张仲孝友」。
说《诗》者曰:宣王与孝友之臣处内,以文武之士征伐。
在人主左右而可处乎内者,非孝友之臣不可也。
《书》曰:「其侍御仆从,罔匪正人,以旦夕承弼厥辟,出入起居,罔有不钦」。
然则备从官而不得正人,无乃非先王之意乎?
臣所谓近侍之官不可轻以与人者,以此故也。
陛下欲兴太平,以尽革天下之弊,而即位以来,所奖拔数人者,多有口才而无实行,务行险以徼倖,而不循常理。
孔子曰「远佞人」,周公曰:「继自今立政,其惟克用常人」。
盖佞人者,其言似忠信,其行似方直,然而规以售君之宠,而肆其志焉,为其甚似而非也,非至明莫之能察,非至刚莫之能胜。
故虽若颜子者,孔子犹使远之。
常人者,奉法循理,忠信而笃实,终不以亡为有,以虚为盈,随其所用,大小各以见效。
至于无常之人,虽巫医之贱,不得为之,为其变乱善恶,颠倒是非,足以害上之政也。
今陛下欲尊宠孔子之所远,而弃忽周公之所用,无乃非政化之美欤?
陛下圣质高明,绝出群臣之上,群臣未有以望万分者,故陛下思得卓越不羁之士,与之有为。
臣谓此辈独可藉其精力,收其智能,驾驭而使之,不可以为侍从亲近之臣也。
臣恐日浸月长,若此曹汇征墙进,充满于朝廷,则贤人去,正人逐,其为患祸,尚可以一二而言之哉!
伏愿陛下观《诗》《书》之所任使,周公、孔子之所用舍,无速于近功小利,则王道可成,礼乐可兴。
伏惟留神察之,不胜大幸。